在这种情况下, 2013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常态概念。
二是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节约资源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二是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按照中央提出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节约资源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广泛动员全国人民,形成节约资源的自觉行动。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在概念上或借用国外概念上,缺乏对循环经济的系统研究,没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使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传统经济形态具有资源高开采、低利用,对环境高污染的特征,是粗放型、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四、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和法治等方面,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工作,务求取得实效。前20年将从目前人均GDP将从1000美元发展到4000美元,发展速度在8%左右,后30年将进一步朝10000美元发展,发展速度在5%左右。去年以来,许多地方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下功夫,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
做法二、抓住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还积极启动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确定了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84家,包括试点企业69家、试点园区8家、试点县1个、试点城市6个。 (2005年) 进入 唐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节能减排 能源 。北京、上海等城市结合特大型城市特点,将节能减排重点放在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上。
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监测和审计,定期组织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落实情况的检查,加强节能执法工作。相比计划调度方式,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增发电量1?05亿千瓦时,3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减发电量1?12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5000吨,减排二氧化硫100吨,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
就是通过改变调度方式,优先安排可再生、高效、污染排放低的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大、违反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的机组发电。同时,中央企业与各地联手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浙江省建立财政节能专项,2005年拿出2500万元集中扶持了100余项节能项目,2006年增加到4000万元。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制定了《蓄冰制冷补贴管理办法》、《北京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业开发区项目准入的能耗标准,超前引导和加快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还将出台建筑节能条例。
重庆市先后制定发布了110项高耗电产品电力消耗限额、16项工业产品天然气消费限额、3项重点耗煤产品用煤限额,以及部分主要工业用能设备和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指导企业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一年多来,各地纷纷研究和制定对策,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已经初显成效。山东省成立了副厅级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资源节约、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三个处,加大了节能工作的协调力度,提高了贯彻实施的权威性和效率。北京将宾馆、商业楼宇、大学和政府机关等大型耗能公共建筑作为节能工作重点,开展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定额管理和能源差价措施,在全国率先实施国三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拟于2008年实施国四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对此,各地积极响应,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采取措施。为此,各地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新机制,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如五大电力公司和30个省、区、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在十一五期间,上大压小和关闭小火电5000万千瓦,仅此一项措施每年可节约煤炭5千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60多万吨。山东省组织实施了结构调整3646工程,即大力发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六大传统产业,重点发展46类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品。
上海市开展对《上海市节能条例》修订的调研工作,以及《上海市节约能源监察办法》、《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的制定工作,对汽车、空调、冰箱等节能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产品,严格实施能效标识制度。2006年12月,华东电力市场进行了为期7天的电力市场化调度模拟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山东省在开展省级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基础上,还组织实施了三个节能100项,即在全省推广100项重大节能技术,安装100项重大节能装备,实施100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山东省在济钢和莱钢进行了企业节能自愿协议试点,成效显著。河北省在国家确定的112家重点节能企业之外,又选择109家年耗能1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全力实施双百企业节能工程。 做法五: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节能管理机构建设。各地经验表明:节能技术是节能减排的基础,发展节能技术对实现节能目标、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结合各地经济结构特点,优先发展有竞争性的节能环保技术。
广东省加大力度限制发展和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前,各试点单位正按照要求,积极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
做法四: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发展循环经济。二是企业节能自愿协议。
做法三:积极创新节能减排新机制。浙江省在2006年7月公布了第二批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导向目录,包括4个类别、22个种类。各地经验表明:抓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实施中央确定的重点领域十大节能工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地经验表明:资金不足是节能减排的最大障碍,必须利用政府调控有形之手和市场机制无形之手,双管齐下,两手互动,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保证节能减排投资需求。
对1657个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开工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严格控制钢铁产量。上海、山西、江苏省设立了节能监察中心,赋予节能执法地位。
2005年全省关闭十五小、新五小企业390多家,传统产业得到升级。研究表明,通过实施能效电厂项目,江苏能够在四年内减少未来装机和电量需求15%,同时只需投入相当于建新电厂四分之一的成本。
各地经验表明:管理和监管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是制约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和体制,是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特高压输变电关键设备,除GIS(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气设备)外,线路、金具、变压器、高压电抗器、敞开式和罐式断路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等都已具备国产化的能力。
特高压输电与煤炭运输相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编者按:特高压是电力传输的高速公路。同时,由于受目前跨区输电能力制约的影响,各大发电公司及地方发电公司竞相在经济发达的受端电力市场布点建设电源,目前电源建设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投资过剩。本报特刊出其文章,以飨读者。
今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的压力很大,保障能源有效供给任务十分艰巨。(2008年) 进入 唐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特高压 能源 。
在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特大煤电基地发展战略,尽快启动伊敏等一批煤炭开采条件好、水源有保证、环境容量允许的大型煤电基地建设项目。放开核电建设业主领域,让具备条件的电力公司成为核电发展的业主,依托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发展核电设计工程公司,培育核电设备制造商。
核电装机只占电力总装机的2%左右,远低于17%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水电和核电的潜力很大。发展特高压,可以实现网间更大容量的功率交换,最大限度地发挥大电网互联的错峰调峰、水火互济、跨流域补偿调节、互为备用和调节余缺等联网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不咸不淡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